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已开启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和洗稿,必追究责任!
1955年秋季,为了表彰那些在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将领们,我军举行了首次历史性的大规模授衔仪式。这次授衔主要依据的是将领们的资历、职务和战功,同时也考虑到了一些特殊的“山头”因素。经过这些标准的评定,最终有超过一千名开国将帅荣获了军衔。当时,军事主官的军衔普遍高于政工干部,但红27军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例外。
陕北红27军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35年1月底。当时,红27军仅仅拥有一个编制为84师的小规模部队,总兵力不过700余人,由杨琪担任师长,张达志担任政委。红27军成立后,和红26军并肩作战,并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屡次成功击败国军的进攻。到了同年夏季,红27军的兵力已经发展到了1200多人。1935年9月,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抵达陕北,这使得陕北地区同时拥有了三支正规红军队伍。
为了更好地进行指挥,红25军、红26军和红27军进行了合并,组建成了红15军团,红27军也因此改称为15军团的第81师。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红军高层决定以红81师为核心重建红27军,贺晋年被任命为军长,李赤然担任政委,李寿轩为参谋长,李志民则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红27军重新整编后不久,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使得陕北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红27军也随之改编为120师直属的炮兵营和辎重营。
展开剩余72%在红27军的四位领导人中,贺晋年、李赤然、李寿轩和李志民四人虽然都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战争期间,他们的命运和职位有所不同。在与敌军作战的过程中,贺晋年由于未能亲自上前线,留在了后方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团长,后续还被任命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兼三边分区司令员,参与了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抗战胜利后,贺晋年被调到东北,担任合江军区司令,领导部队剿匪,并取得显著战果。之后,他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高层指挥官,并参与了多场重要的战役和战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贺晋年原本担任江西军区副司令,但很快被高岗召至东北,担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此外,还兼任了东北军区卫戍部队司令员、防空部队司令员、装甲兵部队司令员等职务,成为高岗的重要助手。1952年,贺晋年被定为副兵团级,虽然资历、职务和战功都足以使他晋升为上将,但在1955年大授衔时,他仅被授予大校军衔。彭德怀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贺晋年的授衔过低,于是找到了朱老总和毛主席反映此事。毛主席听后十分不满,直言:“贺晋年怎么能是大校呢?最起码也是少将。”最终,贺晋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得了三枚极为珍贵的一级勋章。
与贺晋年相似,李赤然也是陕北红军的老战士。从基层指挥员逐步晋升为陕北红军的高级将领。1937年1月,红27军重建时,李赤然由红81师政委升任为军政委,与贺晋年一起成为了红27军的核心领导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赤然同样未能亲自上前线,而是留在了八路军留守兵团,担任警备第5团政委。抗战胜利后,李赤然继续为解放战争做出贡献,先后在晋绥联防军和西野担任重要职务,并参与了多次关键的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李赤然被任命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大授衔时,他获得了少将军衔。这对于曾经担任军政委的李赤然而言,显然有些不尽如人意。多年后,李赤然在回忆录中提到过大授衔的往事,他表示:“我自参加共产党以来,就将我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始终没有追求过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如果真要追求,凭我的资历和功勋,我完全可以争取到中将甚至上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赤然对于当年授衔结果的失望。2006年,李赤然将军因病去世,享年92岁。
与贺晋年和李赤然不同,李寿轩出身于中央红军,参加过中央苏区的多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他在红三军团期间担任团长职务,并在长征途中随军队到达陕北。之后,李寿轩担任红81师参谋长,并与李赤然、李志民成为搭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寿轩主要在抗大任职,后进入八路军总部,担任第三科科长,并参与了太行军区的多个职务。解放战争时期,李寿轩主要负责铁道兵工作,并曾担任四野铁道纵队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李寿轩成为副兵团级干部,最终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李志民,作为红27军的政治部主任,在大授衔时获得了上将军衔,成为陕北红27军中唯一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高级干部。李志民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2师政治部主任,并在长征后担任红4师团政委,后来被任命为红81师的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志民成为了晋察冀地区的重要领导,参与了多次与日伪军的战斗,并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期间,李志民担任了19兵团政委,并参与了多个关键战役。1952年,李志民被定为正兵团级,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这一荣誉也在当时显得十分理所当然。
这一系列的授衔背后,不仅仅是对将领们个人战功和贡献的认可,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革命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尊重。
发布于:天津市高杠杆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