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中东局势紧急会议上,美国代理常驻代表多萝西·谢伊的“口误”震惊四座。她本欲谴责伊朗,却脱口而出“以色列在地区散布恐怖、混乱”。这并非简单的舌头打结,而是弗洛伊德式潜意识的爆发,撕开了美国在中东政策长期虚伪与矛盾的遮羞布,暴露了其霸权维系的深层裂痕与沉重代价。
此次“口误”并非孤立事件,它发生在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紧张局势螺旋升级的背景下。就在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境内发动了代号“狮子的力量”的大规模空袭,出动200架战机投掷330余枚弹药,目标直指伊朗核设施和军事指挥系统,甚至导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阿里·沙姆哈尼重伤身亡。伊朗则怒斥此举为“蓄意谋杀高层的恐怖行为”,并迅速展开“真实承诺-3”报复行动,发射约800枚弹道导弹和无人机。这场硝烟弥漫的冲突,将中东推向了全面战争的边缘。
长期以来,美国作为以色列的“铁杆盟友”,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中屡次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视而不见,甚至多次动用否决权,阻碍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约束。例如,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多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推动巴以停火、保障巴勒斯坦人民权益的决议草案。最近的案例是2025年6月加沙停火草案表决,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竟然是唯一投下反对票的国家。这种赤裸裸的偏袒,使得美国在中东冲突中彻底丧失了公正立场。
谢伊的“口误”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认知失调”。一方面,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高举“民主”与“人权”的旗帜,试图扮演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另一方面,却在中东问题上对盟友以色列的行为采取双重标准,无视其对巴勒斯坦平民造成的巨大伤亡和对国际法的公然违反。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持续占领和军事打击,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确实给中东带来了广泛的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巴以冲突持续发酵,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联合国多次呼吁停火却进展缓慢。美国对盟友的盲目支持,不仅使其在推动地区和平方面陷入虚伪与矛盾,更让其国际信誉跌入谷底。
这种政策偏袒的根源,在于美国国内犹太利益集团的强大影响力。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等游说组织,通过巨额政治献金和广泛的游说活动,对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施加着显著影响。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报告,自1976年起,以色列便稳坐美国最大受援国的宝座,美国每年向其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例如,2019年美国承诺向以色列提供至少38亿美元的年度援助,2023年国会更是批准了5.2亿美元的导弹防御计划。这种“路径依赖”不仅导致美国外交决策僵化,更使其在维护所谓“国家利益”与坚守国际道义之间陷入困境。美国前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卸任后曾公开指出,白宫因“怕得罪金主”而压制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犯下战争罪的真相,这直接揭示了资本力量对美国外交决策的深层绑架。
中东的和平与稳定关乎全球安全与发展。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应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公正的作用。然而,其一味偏袒一方,加剧地区矛盾的做法,不仅未能带来稳定,反而成为地区混乱的推手。这种双重标准不仅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也使得美国难以在中东发挥建设性作用。真正的和平,需要公正与平衡的国际行动,而非被选择性忽视的苦难。美国若不彻底反思并调整其在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其国际信誉将持续透支,最终沦为全球动荡的罪魁祸首。
高杠杆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